雖然我不是健康專業,但我的認知是「精緻糖」普遍給人或多或少快樂的感覺,但是過量攝取對健康有害;嗎啡之餘病人好像也是這樣,雖然可以舒緩病患疼痛感,但過量卻有害處。
人普遍有欲望,會有想要的事物,但是若在追求的過程中產生矛盾,那就真正考驗人心了,就像愛吃糖的人產生糖尿病症狀,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其實我覺得做法不要兩極或單一,因為人生不是只有是非題跟選擇題,應該要有許多灰色地帶。
一位大姊問我:「威澤,我三年前買的美元保單,現在是不是可以領回(解約)?匯率好像不錯。」我查了一下三年前當時的匯率約為28.7,今天是32.3,再考慮保價金與解約金後,報酬率大約是20%(19.988%)。
問題來了,我該怎麼回答大姊的問題?
Round 1. 我可以如實告訴她這個20%的事情,她可能很滿意的就解約領錢了。
Round 2. 但就我所知,大姊其實不差這個幾萬塊,因為她的退休金很夠,還有幾棟不動產在出租。
Round 3. 解約以後就失去資產配置效果。
Round 4. 解約以後的錢要放哪裡?放不對地方可能減少,什麼都不做會白白失去保單利率。
Round 5.當初大姊主要是捧場性質購買,如今效果也達到了,似乎沒有繼續持有的理由。
Round 6.如果之後匯差變小了,若帳面數字上賺比較少的話,大姊可能會有微詞。
Round 7.大姊算是比較重視現金流與相關消息(例如匯差),如果現在20%不動,之後很可能會耐不住性子。
應該看得出來,其實這個問題、簡單的一個問句,讓我頗為煩惱。顧問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原因就在於希望盡量站在顧客的角度上思考解決方案。
雖然七個考慮點看下來好像是偏向要解約,但其中第三與第四點,是出於「財務健康」考量,而其他屬於「精緻糖」考量。
因為金額不大,健康考量影響甚小,所以這個例子我不會強烈建議考慮這兩點(3 & 4),僅只是告知這些是可以考慮的部份,剩下的部份就讓大姊自己自由決定。
這也讓我想起有位好朋友跟我說:「我知道你們顧問會建議長期投資的原因,但我就是喜歡高風險投資,這樣也不行嗎?」
「當然可以,錢是你的,搞不好你就是那個笑到最後的贏家。」我是真心這麼認為。
顧問只需要在顧客願意參考的時候給予建議就好,不需要去干涉顧客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