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通膨循環
事情是這樣的:
物價漲→為了照顧弱勢勞工→調升基本工資→老闆負擔變重→漲價→為了照顧弱勢勞工→……
這是加速通膨的原因之一,並非全部原因。
我想大家都會有個想法:加薪跟不上漲價,特別是房價。
顯然調升基本工資是不夠的,政府與民眾自己還要想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但要等政府想到辦法不知道要到民國幾年…如果可以,或許透過更有效率的理財能夠跳出這平凡無奇的漲價循環。
不要留太多現金在身上
除非你短期內有較大的用錢需求,否則在準備好緊急預備金(3~6個月期望開銷)後,其他多餘的錢應全部投入投資市場。這是因為貨幣有時間價值:隨時間推移而成長,讓你的錢為你賺更多的錢。但若放在報酬相對低的工具中,例如低於通貨膨脹(假測2%)的部位,那你可能無形中慢慢在變窮。
我常見到放一堆現金在戶頭或定存,卻整天喊通膨吃掉他的錢,或一直喊窮的人。我想大部分這些人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意願投資,例如過去有賠錢的經驗、怕賠錢、不知道如何下手、沒時間/精神/興趣研究…等等。
我必須說,有沒有做投資,資產成長速度真的會差很多。當然投資是承擔風險,賺取報酬的行為,因此不能只看報酬,先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是必要的,而這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也是網路上沒辦法太精準告訴你的事情。
因為風險屬性要考慮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家人,另外還有理財目標、個性、習慣、投資喜好等等。我從來沒見過網路上可以將這些分析的很精準透徹的資訊。如果有,請務必分享給我!
反過來說,若能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就可以考慮報酬的部分。切記-忽略風險,只考慮報酬,叫做投機。同時考慮風險與報酬,才稱得上投資。
如果你了解了投資的真正做法,那就該把全部閒置資金投入投資市場,加速你的資產成長。
正確投資
現在能取得投資資訊的管道太多了,不論網路、社群、媒體、各種廣告、業務員、理專…資訊很多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並善用。
例如你知道朋友買台積電股票賺了上百萬元,但現在將近600點要進場嗎?還是要等他跌到550元?這種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意味著若有人預測正確,就有人會錯。對錯還是結果論,重點是在現在這個當下,你如何判斷要信誰?
- 最多人認同的說法?
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裡,很難說最多人認同的事情會給我們預想中的結果。 - 自己判斷預測理由?
如果你能判斷正確,大概也不會有這種疑慮甚至去看人家分析…而是跳出來讓大家聽自己的,要正確判斷條件是自己要有正確的邏輯,而這通常需要花不少時間跟學費(賠錢的經驗)。 - 多聽多看多研究?
這麼多資訊,有的互相矛盾,看越多豈不是越混亂XD - 問CFP®財務顧問?
這會有個現象:你若能找到10個CFP®顧問,那你肯定本身就是CFP®顧問(因為目前全台數量太稀少)。而這10位顧問當中大概有7位以上會建議差不多的方法-資產配置。
顧問是靠給建議維生,在投資方面,我們不建議花太多錢在投機跟高風險的操作上,因為顧問的利益與顧客是一致的,如果顧問給你的建議讓你慘賠,以後誰還敢找這位顧問。
透過資產配置,規畫低相關的投資組合,雖然沒辦法像單一標的有爆發性的成長,但也不會有雪崩式的下跌,讓顧客的資產長期下來能持續向上成長。關於資產配置的資訊,任一知名搜尋引擎上都找得到。
以投資美國市場為例,透過簡單的股債配置,長期下來年化投資報酬率在7%左右並不困難。為什麼是美國?什麼股什麼債?長期是多久?7%怎麼算?這些在投資分類其他文章中會探討。
如何才能正確投資
你所有拿去投資的資產有穩定年化7%以上的成長嗎?如果有,請不要懷疑,你是前20%的投資者,請繼續保持,並且未來多考慮替自己設定理財目標及檢視保險有無符合現況。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大部分的人都跟你差不多。除了精進自己與學習以外,亦可以直接諮詢顧問,省下研究的時間與精神,多陪陪家人,多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