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保險比較好?

最近跟顧客討論到這個問題:「欸…XX家的業務員有幫我做一張比較表,看起來好像他們家的保險比較好。」

這其實是一個有趣的狀況,想起數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也很常做這種比較表。流程是先跟準顧客說很多理由,例如幫你整理保單,看看有哪些保障,整理好後就會說哪邊保障不足要增加,或是做個比較表說自己家的保險比較好,可以換過來之類的。

事實上,如果所賣商品可以使自己帶來利益的話,業務員將很難保持中立客觀。這裡的「很難」是指,除了我這種特異人士以外,我還未曾見過哪個業務員時常會說「別家的商品可能更適合你」、「去買基金會比買投資型保單更適合你」這種話。

這種保險商品比較表充其量只能看到幾個數字(保額)跟保費差異而已,而各家保險商品條款係依照示範條款修改而來,我也未曾看過不同家公司,有同類型(例如住院醫療保險-實支實付型)且條款內容「一模一樣」的商品。

這意味著做這種比較表可以依照業務員的意思列出對自己有利的項目,而有意或無意忽略掉對自己不利的項目。可能是故意不列,可能是看不懂或無法完全理解別家公司商品條款所致。

就像保險經紀人公司的業務員(「保險經紀人」、與「保險經紀人公司業務員」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存在)一樣,他們常說可以幫顧客比較出最有利的商品,關於這點我從頭到尾都持保留的態度。理由如下:

  1. 商品太多,鮮少保經業務員會熟讀各家商品條款。若對商品不夠熟悉,其比較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2. 各家公司服務品質不一,各個行政環節處理方式不盡相同。
  3. 業務員素質與素養不同。
  4. 保險公司經營理念不同。
  5. 保費定價方式不同,很多商品現在看似相對便宜,但未來調整幅度非常可觀。

這些是我目前想到的,還有許多部分沒有列出來。因此你會發現,保險商品不像麥香紅茶一樣,都是一樣的商品可以比較價格,而是每個商品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做比較,參考價值會非常低。

那麼該如何選擇保險商品?我的看法是要找「合適」自己的。就像找對象一樣,我們就算定出身高、年收、家庭背景…等條件,但實際上能不能相處才是更重要的問題,這就叫合適。

同樣保費下,誰家的身故保險金比較多,就好比同樣30塊的陽春麵,隔壁巷子的麵店多10根麵條一樣,是個近乎陷阱的存在,何況若是要考慮價錢與麵條數,是不是要一同考慮用料、工法跟衛生?

我想這樣下去會沒完沒了,因此我建議是把重點擺在「合適自己」的保障,而不是花太多時間跟精神去做無謂的比較。保險商品是經過金管會審核的,保費不可能有顯著的落差。有更多沒看到成本在裡面,切勿陷入費用的泥淖中。

但要找到合適自己的保障,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若是透過從業人員規劃,還需要高度的職業道德。而兩者兼備的從業人員目前還非常稀少。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