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替顧客做理財規劃時,我通常不會特別去建議開源節流這件事。並非說開源節流不好,而是因為這件事必須要是你自己想做,而不是讓別人告訴你要去做。
我舉個例:大家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認真讀。是能力或理解力的問題嗎?我覺得大多數都不是。只有你自己想讀的時候你才會去讀,那些被要求而去讀,可能會有一時的成績,但不會長久。
開源節流就是這樣的存在。
你必須要想清楚自己為何理財,也就是你的錢是要拿來做什麼用的、什麼時候要達成什麼目標、要用什麼方法,這時候你才有辦法衡量要不要開源或節流。
如果你對目標感受很強烈,你就會想盡辦法去開源節流,而不需要其他人講,否則那就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人家講你還會覺得很煩。
- 提早15年退休真的做不到嗎?
- 每個禮拜全家都出去玩隔夜、露營很難嗎?
- 房子、進口車真的買不起嗎?
- 養小孩很花錢,但真的生不起嗎?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就不容易把財理好,更遑論開源節流。
不過因為「衡量理財目標」這件事有幾個要素,所以一般人也不太會設定,或是設定的過於保守,造成財務上的損失與浪費。而這就是理財顧問的工作之一:透過專業經驗協助顧客設定理財目標。
比起開源節流,更應該清楚自己為何理財。如果想過很久但還是不清楚為何的話,歡迎跟我聊,我有信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