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客族的退休規劃

一位約50歲的姊姊上過我的課以後,跟我約時間想要討論她跟先生的退休規劃。

「我的業務員一直叫我要買長照險,但我覺得理賠的條件好像很困難,老師你覺得要不要買?」

事實上我還是不太習慣「老師」這個稱呼,因為市場上有太多理財方面的「老師」,我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財經台,那些上節目的來賓或大談股票自稱分析師的那幾位,而有時候仔細看他們說的內容會令我不敢恭維。

背景

  • 雙薪,無小孩
  • 一棟不動產市價約1000萬
  • 存款、股票等約600萬
  • 保單是過去母親購買的,不確定內容及保單價值準備金(可以變現的金額)。
  • 最近考慮是不是換一間房子

一般來說,這要做一份理財規劃書會比較清楚,但當時的情況就是簡單聊聊討論,雖然不很精確,但也可以歸納出一些簡單的方向。

如果沒有為支出做分類,要全部一起估算的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好比說一趟旅遊要花多少錢?這取決於你去哪、吃住什麼水準、交通、採購行程,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依照項目做分類,我通常主要會分為三個項目:

  • 生活費(含休閒)
  • 醫療帳戶
  • 長期照護費

生活費

簡單說就是在一般狀況的退休生活中,一個月想要花多少錢。生活品質當然有程度之分,最基本是不會餓死,再來是有些想做的事情(例如偶爾去旅行個幾天),或是每個月要來個馬爾地夫或極光之旅等高檔旅遊行程。

生活費用需要多少絕對是個人的想法,沒有絕對數字。有的人一個月1、2萬就可以安安穩穩,有的人想要5萬,也有聽說過要10萬20萬的,這我都沒有意見,日子是你的。

事實上我認識的大哥大姊們的經驗是,因為年紀長了,不是說都很有體力跟精神像年輕人可以一直旅遊一直玩;或因為身體狀況有些下滑,不是可以大吃大喝或享用太精緻的食物;也有是因為人生歷練有了,逐漸開始沒有太在乎物質層面的事物,綜上所述,他們的退休生活花費意外的不太高,所以這些是尚未退休的我們可以去思考的部分。

姊姊這邊給我的數字是夫妻兩人合計大約6萬元的生活費。

醫療帳戶

根據衛服部2022年資料,50歲以上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約10萬元醫療保健支出。

我一般會建議,75歲以前利用商業保險的實支實付保險來代替醫療支出,75歲之後因為大多實支實付保障沒有了,開始就用自己的現金來支出。雖然說國人平均餘命大概在76~84歲,但考慮長壽風險,萬一一不小心成為人瑞(100歲),不可不多準備一些。因此75~100歲合計25年約250萬/人的現金帳戶準備好。

這只是用平均去計算,所以一定有人會高於或少於這個數字,那都沒有關係,畢竟只是參考,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增減。事實上不可能有人可以預測出真正(實際會花費)的數字,全仗著有準備比沒準備強一些的心態來設想,不然目前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長照費

一樣是衛服部2022年資料,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約8年,依照市面上各照護機構行情(或請看護),花費約每月4萬起,因此估算約準備400萬/人

不健康不一定等於長照狀況,但實際上若發生長照狀況,將會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洞:每個月時間一到就是要花錢,完全沒有任性或轉圜的空間,何況姊姊又是頂客族,夫妻之間只有互相照顧,其他的家庭後援可能都沒有,因此不可不戒慎恐懼。

我聽過有些人說:「長照的話就拔管就好,我也不想那麼辛苦活著。」我能理解他在說什麼,但事實上長照狀況不一定是插管,更多是一種「好不了又走不了」的窘境,另外台灣目前也沒有制度可以自行決定去留,因此這樣的說法跟事實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實際規劃方向

回到姊姊的狀況:

  • 生活費 6 萬元:用「勞保年金+60歲後的勞退金+部分低風險投資(約5%報酬)」等來達成
  • 醫療費 500 萬:用「現金資產」來達成
  • 長照部分 800 萬:用「生活費+不動產貸款」可以達成,因為如果變成需要長照(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況,將可能用不到原本數額的生活費。

生活費是流量的概念(以可以用存量),醫藥費跟長照費用存量,所以退休生活不一定是一個幾千萬的數字,而是可以分流量跟存量來達成不同的目的。

另外如果可以用退休前這10幾年的時間,將長照險規劃起來,勢必可以更減輕退休後的經濟壓力,讓事情發生時資產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周轉,當然不是說一定要規劃,就只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

「比想像中低欸!」理財規劃通常如此,感覺跟理性計算總是有段差距,當面對本來我們不熟悉的事物時,其差距會更明顯。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