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社會的我,以為只要有心、肯努力,工作就會水到渠成。於是因緣際會下,我去工地做粗工。沒錯,就是工地,原因如下:
- 覺得自己肯努力應該在哪裡都有機會。
- 想看看各種不同的工作內容、環境。
- 剛出社會時也想知道自己的程度、水準在哪裡。
- 我在念研究所時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有一種觀念:做那些陌生、感到害怕的事情,只要能夠克服恐懼,往往可以讓自己收穫匪淺。
於是我接受了好友的邀請,到他們家新開的工程公司上班。那是相當考驗的一份工作,除了安全風險較高外,有時候早上6點要到現場,回家時間也時常不固定。我有兩次整晚睡在工地,三次睡工廠,沒有回家休息的經驗。小月做30天,大月做31天,薪水部分因為師父說公司剛起步,共體時艱,以後分股份甚至開公司才賺更多。於是我在工地約一年半的時間,只領了約5個月最低工資,就沒有再固定領薪水了,因此我的存款保持在很低的水位,連個3萬都沒有。
這對當時的我來說並不在意,因為我主要是想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不是為了賺錢。雖然到現在我還不確定這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除了可以拿來說嘴以外。沒有做過的事情不要瞎講,我有做過可以講了嗎XD
國立大學資工碩士、工地、吹管樂(拿過幾次團體全國前三名)…這樣的經歷看起來也是挺怪異的。總之做過工地以後的一個心得,就是了解每個行業都有他們辛苦的地方。但你說做工特別辛苦,那倒也沒有。工人累的是身體,不太需要花太多腦,睡一覺起來就好了;但工程師寫程式累的是腦袋,睡一覺起來並不會比較好,只能透過轉移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面才可以慢慢恢復。
我們公司的體制大概是這樣:
- 老闆:外行,只負責出錢
- 師傅:內行,負責接案跟實際施作
- 我:外行,打雜
做了大約一年左右,在師傅的慫恿下,我另外登記了自己的工程公司,接一些小Case。現在想想這種做法也是滿怪異的,但當時我不懂,我的想法就是師傅叫我做什麼就是什麼。期間倒也還順利,但扣除成本後,每個月大概就賺三、五千塊,剛好夠吃飯跟車錢而已。
幾個月後,我慢慢覺得不對勁,為什麼賺不到錢?有次在跟其他承包商的經理聊天時,他問我某個項目我們花了多少錢。我跟他說明後,經理馬上覺得不對勁,他眉頭一皺:「太貴了吧!」因為他估計大概只要5萬塊的工,我們師傅報價是15萬。
這下不得了,因為過去我跟老闆都非常信任我們的師傅,他也一直都一副很誠懇、很有能力與自信的樣子。初出社會的我沒想到還有這種事,於是找出過去的開支紀錄,自己另外去找工廠要求報價,發現我們過去的費用都是報價的1.5倍~5倍…
這下我總算知道不賺錢的原因了,也總算知道師傅一直以來都說要現金、沒收據跟發票才有優惠價的原因。
我跟老闆說明了這件事,老闆說會處理。而我為了下一餐,也就離開工地,另尋出路。
期間的一段插曲:之後我跟老闆吵著要沒領到的工資,但老闆覺得我也有責任,堅持不給。想想也是,年輕就是不懂事,連話都講得很難聽,現在感到非常的愧疚。
後來聽說老闆找師傅詢問,師傅說錢都進我口袋了,他都不知道,也沒發票證明,領錢的也都是我,都被我拿去酒店喝掉了。老闆有考慮提告說我跟師傅聯手掏空公司,讓我那段時間心神不寧,但可能老闆也心地仁慈的關係,後續我並沒有收到傳票。
過了一年再聽說,師傅在花蓮老家蓋了一棟新房子,老闆還有去祝賀。
總結來說,雖然付出了代價,但我在工地確實看到了許多少見的人事物。除了一些技術以外,那邊的環境、人情冷暖、做事方法與工作態度,都對現在的我有不小的影響。也讓現在的我有機會檢視自己,在不同的環境下我是怎麼樣的人,我的程度在哪裡。
是好是壞,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