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類似的美元儲蓄險

如果你或親友最近有考慮美元儲蓄險,這篇會很有幫助。最近因為美元升息、升值,且台幣升息的關係,造成利率變動型美元儲蓄險大。但有一些可怕的事情正在發生:業務可能準備把你當肥羊宰。本篇為個人觀察現象,並無提出任何證據證明,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請聯絡我。

問題點

同一間公司類似的美元儲蓄險可能有兩種以上,例如一樣繳費六年,保價金(想像成本金)一樣會逐年成長,BUT! 一種你可以領比較多,一種你會領比較少,是怎麼回事?

儲蓄險其實就是壽險,我大致分成兩部分解釋:壽險 + 收益,這樣會比較好理解:

壽險

就是人掛了可以領錢,例如100萬、200萬之類的,而這個部份其實是要成本(費用)的。

如果業務員/理專跟你說「買儲蓄險送壽險,對家人有保障」,這句話講好聽點叫話術,講難聽點叫詐欺。但也不能全怪業務,因為可能是他們公司教的。

業務員的動機

  • 可能真的不懂
  • 假裝不懂
  • 這部分假裝不懂,其它部分卻很懂

總之有含壽險的終身型保單,其佣獎%數跟業績加成通常都不低,誰給的?所屬公司給。

收益

就是業務常跟你講利率多少,例如3.X%。

利率有分

最低的(即預定利率,固定的)跟實際的(即宣告利率,浮動的):

類型性質固定
預定利率保證最低利率
宣告利率隨市場浮動
每年or每月兩者取其高計算。

滿期才有的利率

實際上通常也不可能跑出這個(利率的)報酬:

  • 繳費期滿前:年化報酬率不是負的,就是連1%都不到。
  • 6年期儲蓄險要繳費期滿後;2年期通常要4年後(繳費完再過2年),才有機會跑出這個利率,時間越久會越靠近,但就是只是無限趨近,不會超過(除非繼續調高宣告利率)。

顧客要注意的點

有些公司會同時存在兩種這類型的美元儲蓄險:

類型壽險成分顧客長期利益業務利益
A
B
利益:回饋金/還本金/解約金總和高低。

業務賺的多,你就賺得少,還算合理吧?

如果你只是想用來理財,考慮 A 類型較合適;如果你想兼顧壽險保障,考慮 B 類型較合適。但如果是想兼顧壽險保障,我覺得 A類型+定期壽險會更合適,除非你想做資產傳承或預留稅源。

我看到的現象

業務員甲問業務員乙:「欸要賣哪種?」

乙:當然是佣金高(B)的阿!白癡才賣低(A)的。

乙是公司受表揚、對人很好、很親切友善,且每年上台領獎跟受公司招待出國旅遊的那種業務員。我看到他(們)這種說法的嘴臉卻感覺非常不舒服。

儲蓄險可不可以用來理財

不考慮保障的情況下,是可以用來做資產配置的,例如70%股票 + 30%儲蓄險,因為兩者相關性較低,而後者滿期後幾乎沒有賠錢的可能(美元的話有匯差),也有保證最低收益,只是「再平衡」就不太好做。

能怎麼做

確認業務推薦的保單是否有過多不需要的壽險保障。如果你沒辦法確認,或業務跟你說只有這種,可以另外詢問可以信任的CFP®顧問,或是跟我聯絡,我將免費幫你確認

因為看不下去才有這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