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保險時,不論你是想要自己研究,還是諮詢業務員,都可能會遇到這個問題:保險種類那麼多,真的都有考慮到嗎?事實上不少業務員很喜歡做一件事情叫做「不當比較」,就是說拿兩個某種程度上類似的保險,例如名稱或理賠型式類似,但理賠條件完全不同來做比較,跟你說他的最便宜或理賠最好之類的。
我個人認為比起過於仔細比較保險,能解決問題是更為重要。你能想像當初買保險時比較老半天,覺得自己真的是問心無愧了,甚至有點沾沾自喜,而後來理賠時卻無法解決問題嗎?例如住院時跟老闆請假,老闆一天扣你2000塊薪水,而你的保險只補償500/天,你每天還要付2000塊的看護費…
目錄
險種與理賠簡易說明
事實上保險商品、理賠條件及項目、條款太多,無法一概而論,這邊僅列出常見的險種與理賠說明,因為以精簡為訴求,僅供參考,無法作為實際辦理理賠之依據。
上一篇提到了買保險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買保險,這篇跟大家分享人身保險常見險種與理賠。
類型 | 標的 | 常見名稱 |
人身保險 | 人 | 壽險、重大傷/疾病、長照/失能險、醫療、意外、防癌、年金 |
財產保險 | 財產 | 車險、住宅、責任、工程、手機…(幾乎是人身保險以外) |
保額要夠
在保費可以接受的情況下,我的建議是全部都要規畫到而且保額要足夠-9成以上的人保額是不足的,例如學生時期、步入社會後、結婚生子後、買房後、退休後的風險影響程度大不相同。保費通常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覺得保費太高難以負擔,通常是規畫上的問題,與保費沒有太大關係。至於詳細要規畫多少保額請見下篇關於保額的分析。
規劃順序
若是預算真的受到限制,應該考慮自身狀況做各險種規畫順序上的安排。其實只要是需要考慮個人狀況的事情(其實理財整個過程都是),就沒有一定怎麼做比較好。
有個說法是「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相關說明)理論上是有道理,但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狀況、人性、認知與價值觀。舉例來說,目前預算只能在長照/失能險與醫療險當中二選一,你比較傾向哪個?照前面的原則,你要先買失能險,因為若是不幸發生了,損失比較大。然後你真的買了失能險,這樣你就了安心嗎?
這類說法跟原則只是理論,而有原則就必有例外,莫要堅持原則而忽略人性。
商品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有原則很好,但實務面上人性才是主要考量。原則很容易成為爭辯的原因,有些專家就很愛談原則,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但並非所有人都想理財、賺大錢、財富自由、或買所謂正確的保險。依照個人狀況與想法做理財規劃,是顧問應做的事情:沒有最好的規劃;沒有最好的保險,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劉德華、金城武、林志玲、蔡依林就會是你最好的交往或結婚對象嗎?
有專家說談商品適合度的人要去吃屎,我想若在規畫因素裡加入人性考量的話,應該沒有人想去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