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帳面上)有賺錢,接下來呢?

賣嗎?

「威澤,我去年有照著你的建議買了XXX etf,果然今年就噴一波了!現在是不是要先賣掉?」一位朋友電話中跟我說道。

股票有漲當然開心,但我覺得當初意思傳達好像沒有很明確……我會給的建議通常是長期持有ETF,且不會因為短期上漲就賣掉。因為我們希望投資可以盡可能減少不確定性(分散、長期持有)與成本(各種稅費、看盤時間),來達到生涯理財目標。

當初跟這位朋友聊的是,透過台股ETF估計年化報酬率6%,以他預計投入的金額來算,大概18、19年後可以達到財富自由,所以當然就不會因為1、2年內的上漲(或下跌)就賣掉。

但我也可以理解他的心思:跟大多數投資人一樣,會因為看到當下短期的波動而有不同的想法。

對於長期投資的理論來說,不斷去看帳面上的數字有多少,是沒必要的;然而,因為現在買賣股票很方便,手指點一點就可以交易,難免自己會想做一些「操作」,這也是可以理解,也並不是什麼不好的想法。

理論上應該怎樣,但感覺想怎樣

因為是人,有著快思跟慢想兩種反應模式,因此我也不會期待有人完全照著理論來做,而是去盡可能降低因為偏誤(bias,可以解釋成「誤解」)所造成的可能傷害。

並非說照著感覺做一定就是偏誤,而是因為理財包括投資都有一定的專業程度。如果因為不了解某些專業項目,而做了會對自己不好的決定,那就可惜了。我們顧問有義務去提醒,確保對象在確實了解真實的情況下做出做適合自己的決定。

所以怎麼做比較好?

如果我今天不是理財顧問而是走畢業科系(資工研究所)的工作,那我現在可能是科技公司的工程師。依照我的個性,我會希望有個足夠專業的人能幫我管理財產,包括投資跟保險,至少要能一起討論。因為我很清楚就算是自己的工作,我們本科系的都不敢說自己在這領域什麼都懂,更何況是在理財領域,我有什麼樣的自信敢說我可以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把另外一項專業領域搞清楚?

只是我也發現,會像我這樣思考的人少之又少,恐怕不足5%,我不太確定是什麼原因,可能是不知道有這種專業人士存在吧?台大的陳教授數年前起開了「個人理財規劃」的課程,聽說一班名額60個,卻有超過1600位學生搶著報名。我也覺得很有趣,怎麼我們市場實作的經驗是,人家就是把你當成理專或是業務員,不要說60個,有6個人願意認同理財規劃理念就算了,這1600個是怎麼回事XD就只是因為陳教授是教授,我們是沒被聽過的顧問?或是他的對象是學生,比較願意吸收,我們面對的對象是社會人士,比較無法接受?

扯遠了,言歸正傳,因此我會建議這位朋友,繼續照著我們當初講的方式(定期定額只進不出)投資下去。但我也發現他是會不斷去看盤的人,這種情況我也建議他,準備一小部分的「閒錢」(無關理財目標的錢),去買自己覺得可以買的標的。這就是我說的,理論是一回事,感覺是另外一回事,人不可能完全照著理論走,顧問還必須考慮到顧客的「感覺」,所以我也常說「最省錢的規畫不見得是最好的規劃」,要能考慮到當事人的感覺才會是最合適的規劃。

請注意,這套方法是我根據這位朋友的習慣、經驗與想法所量身訂做的建議,並不適合其他人。這就好比為劉德華量身訂做的西裝,不是我劉威澤可以套著穿的,硬著頭皮套上去肯定是災難一場,何況我也買不起劉天王的西裝啊!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回到頂端